鞭炮声中辞旧岁,烟花漫天迎新年,鞭炮烟花营造起热烈欢快的气氛,让人们更加感受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大年初五,文康(东营)律师事务所李玉山律师分享鞭炮的起源与寓意。
SPRING FESTIVAL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过年要团圆,这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年文化,不管你在天南海北,也不管你有钱没钱,也要想方设法赶在年前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一起过年。
在老家过年,按照沿袭下来的习俗,要贴春联、挂彩灯、放鞭炮、吃饺子、拜年。
中国人过年,如果要选一个代表性的符号,我认为一定是爆竹。可谓是无鞭炮不除夕,燃放鞭炮才叫年。
现在的鞭炮几百响、几千响甚至上万响,打火机一点就噼里啪啦完了。可是小时候的鞭炮却是十响、二十响的,除去除夕春节燃放的之外,每个孩子还有一支鞭炮,那可是自己的一笔财富啊!我还记得舍不得一起燃放,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拆下来,再一个一个点香燃放,哪怕听到鞭炮单调得不能再单调的“啪”一声响,心里一样乐开了花。
鞭炮由爆竹演化而来。爆竹,爆裂之竹也。最早的爆竹是把截成段的竹竿放到火中烧,使爆裂作声,故又称“爆竿”。南宋初年诗人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中有一首《爆竹行》,描述了农家燃放爆竹的情景,十分栩实生动: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爆”,其实就是烧,最开始燃烧柴火的原材料是用竹子,不是将竹子一烧了事,而是将竹子烧透火力后,由健壮的仆人持将击打使其爆裂,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种燃料,故“爆竹”流行开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这句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古时候过年放爆竹的习俗。
北宋末期出现了使用火药的爆竹,叫“爆仗”,但是这个火药玩具造价很贵,民间玩不起。北宋末年的孟元老写过一本《东京梦华录》,是他南渡到杭州以后回忆早年在开封的往事,里面有个章节《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说的是皇帝看大戏,里面的记载:
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杖”,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有假面披髪.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杖……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又爆仗响.有烟火就涌出……忽有爆仗响.又复烟火……又爆仗响。
这里的记载是驻军呈百戏,说明火药爆仗最初还是起源于军队,这里的百戏和军队各种各样的祭旗仪式应该有一定联系。
南宋词人周密,写过一本《武林旧事》,类似于《荆楚岁时记》,记述的是当时南宋都城临安(杭州)一些生活习俗。这本书《岁除》章中说到,皇宫里面在除夕这一天,皇帝巡幸禁中,有一种火药玩具:
“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音若,去声,点燃的意思)连百余不绝。”
这应该就是最早的火药鞭炮雏形。从这个记载来看,外画钟馗捕鬼,这个习俗也还是和驱邪有关。

SPRING FESTIVAL
春节期间燃放鞭炮大多集中在除夕、年初一、年初五。
当除夕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点燃那一串串火红的鞭炮,伴随着震天的响声,将一年的晦气与不幸驱赶殆尽。初一的鞭炮则是让人们充满了对新一年的期待与祝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说除夕的鞭炮是辞旧,年初一的鞭炮则是迎新。
那么,年初五的鞭炮呢?
年初五即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破五节在民俗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此日,要“破五”,要破过年期间的很多禁忌。过年期间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记得小时候过年,母亲嘱咐我小孩不能说不好听的话;盛饺子的时候又叮嘱我要端好碗,不要把碗打碎了。犹记得小不更事吃饺子时乱说话被母亲制止的情形。
而过了大年初五,这些过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松,故称破五节。破五节这天,要迎财神,送穷,开市……
正月初五从五更开始,人们就敲锣放爆仗接“路头”财神,以争先得到利市。后来越提越早,担心迟了“路神”被别人接去,人们干脆在正月初四晚上就把“路头”财神接来供起。
由此看来,年初五的鞭炮大概是迎财神的。
今天是正月初五。格外重视正月初五的,莫过于商户了。在旧俗中,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旧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于是大清早的鞭炮声震天响,此起彼伏的又噼里啪啦起来。
而据最新报道,中国上海、苏州、杭州、长沙等地在春节期间发布重度污染空气预警,并指空气质量恶化是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
想必“破五节”的鞭炮齐鸣又会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
早在2023年,有公民和企业提议审查一些地方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审查认为关于全面禁售、禁燃的问题,认识上有分歧,实践中也较难执行,应当按照上位法规定的精神予以修改。实际上,《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制定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对于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未作全面禁止性规定。
中国官媒央广网随后发文称,“中国人应该有仰望绚烂烟花的权利”、“要听取不同群体的意见”、“要避免‘一刀切’”。
大家也知道春节期间燃放烟花鞭炮产生很多有毒的气体,容易引起火灾和伤人事故、会给城市带来环境负担,很多人自觉在春节期间不再燃放。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没有鞭炮的春节还是传统上的春节吗?这显然已成了死结,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还好,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火药鞭炮的替代品——电子鞭炮。但是从新闻报道来看电子鞭炮质量参差不齐,质量堪忧,存在安全隐患。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电子鞭炮烟花生产商进行政策扶持,加大对电子鞭炮产品的质量监督力度。地方政府还要重温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老百姓燃放电子的鞭炮和烟花。
其实,老百姓过年可以燃放既安全又逼真的电子鞭炮烟花,炮仗依然震彻天地,烟花仍然绚丽多彩,给新春佳节增添浓浓的年味。同时,消防安全及环境污染自然得以治理,岂不两全其美?

李玉山
律师
liyushan@wincon.cn
李玉山,现任东营市律师协会婚姻家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法律援助委员会委员、劳动争议委员会委员,入选垦利区、河口区法律人才专家库,具有高级企业合规师资格。自执业以来,代理了大量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积累了丰富的诉讼经验,擅长处理复杂的民商事纠纷,先后担任垦利区人民政府、河口区委及区政府、河口区盐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常年法律顾问。2022年荣获“东营市优秀律师”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