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的余韵犹在,立秋悄然而至,有人逢秋生出寂寥之感,有人喜秋硕果累累,在事务所主任张志国看来,人生的秋季是经历了春日朝气和夏日热烈之后的成熟丰盈之季,青春过、奋斗过,不留遗憾、无需忐忑,带着满心的感恩与期盼进入人生的下半程,恰当时。

一年四季,各有其美,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天的落叶,冬季的风雪,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即便寒风凛冽的严冬,也是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
今日立秋,提起秋天,立即涌入脑海的就是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令人顿生一股豪迈之气。秋天,在文人来看常带有悲凉肃杀的色彩,秋风秋雨常用来映衬惆怅落寞,“秋后的蚂蚱”这一俗语更是用来咒人命将休矣。然而,秋于我而言,全无此意。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少年时期幸遇国家改革开放,彼时虽生活贫苦,但尚能果腹。青年时受惠于邓公恢复高考的善举,让出身矿工家庭勤勉于学的我,能够有机会走进中国名校的大门。大学毕业时又逢允许大学生可以自主择业(相比于遭遇毕业即失业窘状的当今大学毕业生,我把自主择业当作一种机遇,恐怕有点“凡尔赛”吧!),借助名校毕业生的光环来到了我心仪已久的青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公南巡讲话,将陷入沉寂的改开再次激活,允许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制度创新,让中国律师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乘此东风,我和张金海、殷启峰两位伙伴携手创建的文康应时而生。其后,我们三位伙伴愉快地合作了二十八年,这在分合聚散属于常态的律师界,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小小的传奇。三位创始人将自学生时代就养成的勤勉习惯带到工作中,始终秉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心态,步履稳健,厚积薄发,带领文康逐渐成长为地区行业的领跑者,基本实现了创业初期的内心期待。进入律师行业后,我从专业律师、团队负责人、律所管理者到为律师行业贡献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在不同时间段转换角色,承担责任。


除了工作事业上取得的些许成绩,更让我珍视的收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性格和心态上的变化。一路走来,从孤傲到随和,从暴躁到温润,从执拗到包容,从偏执到灵活,自身性格的蜕变让我不再迷信“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老话。只要不拒绝改变,“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文康所人才济济,客户中高手如云,长期耳濡目染,“我师”们处事的圆融与通透让我赞叹不已,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好好说话、把话说好”是一项可贵的能力,也认识到“刀子嘴”对人的伤害,很多情况下都已非“豆腐心”所能抚慰。渐渐地,我收敛起暴躁的脾气,带年轻人的方式由劈头盖脸转变为春风化雨,以微笑替换一脸严肃,更加关注他人的长板,更加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对于自己,也开始慢慢地不再过分苛责,努力尝试着“放过”自己,找到更加舒适的待人律己方式。或许,这是我人生上半程最有价值的收成!


